日前,中國科協生態環境產學聯合體(以下簡稱“聯合體”)舉行2021年度中國生態環境十大科技進展發布會,中國氣象學會推薦的“衛星遙感碳核算系統和中國碳衛星全球高精度碳產品”入選。
“衛星遙感碳核算系統和中國碳衛星全球高精度碳產品”項目由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負責承擔,研究團隊自主研發了碳反演數據分析系統,反演獲取的數據,其精度實現與國際同類領先衛星同等產品的精度水平,數據集被歐洲空間局作為第三方衛星觀測數據進行全球共享。碳核算系統實現了從碳衛星的設計優化到數據科學應用全部功能。利用對全球二氧化碳濃度觀測資料和中國氣象局6個二氧化碳濃度觀測站數據進行數據同化,計算我國碳通量的時空分布,揭示了之前被低估的我國陸地生態系統的碳匯,開展了基于我國碳衛星的全球碳通量計算,獲得了我國首個碳衛星通量產品。據悉,研究成果為基于我國碳衛星研究生態系統碳匯、生物圈-大氣碳交換、人為源與自然源區分等碳中和重大科學問題奠定了基礎。
據了解,2021年度中國生態環境十大科技進展由兩院院士、聯合體成員單位、高校和科研院所推薦,由15名院士組成評委會評議投票產生。入選的進展內容反映了我國生態環境科技領域前沿發展動態,在引領生態環境領域技術創新、鼓勵生態環境科學研究、營造社會創新氛圍、增強公眾環保意識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作者:宛霞?責任編輯:張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