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中國氣象局召開風云衛星應用能力提升工作調度會
6月30日,中國氣象局召開風云氣象衛星應用能力提升工作調度會,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氣象工作和風云氣象衛星服務“一帶一路”重要指示精神,對標《氣象高質量發展綱要(2022—2035年)》要求,總結工作進展,交流經驗做法,部署下一階段重點工作。
中國氣象局短臨預報業務系統(SWAN 3.0)在全國推廣應用 ...
記者從中國氣象局獲悉,從6月8日開始,中國氣象局短臨預報業務系統(SWAN 3.0)正式向全國推廣試用,以提高1小時精準化的預警提前量。這標志著國家級短臨預報業務系統在集約化、智能化程度上實現了里程碑式的飛躍。
中國氣象局加強提升氣象預警制作發布與應急響應聯動機制能力
6月21日,中國氣象局召開氣象預警制作發布與應急響應聯動機制工作能力提升工作方案研討會,進一步提高氣象預警制作發布業務水平,完善氣象災害預警聯動機制。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余勇與會。
中國氣象局印發實施意見支持浙江氣象高質量發展助推共同...
《中國氣象局關于支持浙江氣象高質量發展助推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近日印發,圍繞支持浙江氣象高質量發展助推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明確總體要求和發展方向,對主要任務作出系統部署。
中國氣象局召開專題會議推進黑龍江氣象高質量發展先行試...
6月17日,中國氣象局召開氣象高質量發展先行試點工作專題會,審議黑龍江省保障糧食安全氣象服務體系高質量氣象現代化建設先行試點方案。
氣象部門預報員聯盟正式成立
6月17日,氣象部門預報員聯盟(以下簡稱“預報員聯盟”)正式成立。這是中國氣象局黨組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氣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貫徹《氣象高質量發展綱要(2022—2035年)》精神,統籌考慮天氣預報業務發展、科技創新支撐、人才隊伍建設等多方面任務采取的重要舉措。
新型氣象業務技術體制改革方案出臺
6月9日,中國氣象局黨組印發《新型氣象業務技術體制改革方案(2022—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明確到2023年,基本建立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的新型氣象業務技術體制,構建新型氣象業務體系架構,基本形成統籌集約、有機銜接的氣象業務布局分工,基本建成上下聯通、左右貫通的氣象業務流程,建立與新型氣象業務技術體系相適應的組織管理體系;
具有我國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新一代天氣雷達業務軟件正式...
6月11日,中國氣象局新一代天氣雷達業務軟件(ROSE2.0)正式全國運行。作為落實中國氣象局“質量提升年”行動的具體舉措,ROSE2.0全國運行后,將支持所有國產雷達型號,統一全國所有組網業務運行的新一代天氣雷達臺站端業務軟件,并新增了對雷暴大風、龍卷、冰雹、短時強降水等強對流天氣自動報警及與省級短臨預警業務平臺對接功能。
中國氣象局印發工作方案提升新一代天氣雷達數據質量
記者從中國氣象局近日印發的《提升新一代天氣雷達數據質量工作方案》中獲悉,到今年年底,全國新一代天氣雷達反射率因子標準偏差平均值將從4.5dB降低到3.5dB,新一代天氣雷達數據質量不斷提高,雷達氣象業務整體質量得到提升。
中國氣象局堅持邊普查邊應用邊見效 加強氣象災害綜合風險...
中國氣象局近日印發《關于加強氣象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成果應用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強調堅持“邊普查、邊應用、邊見效”,建立氣象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成果應用體系,全面提升防災減災氣象保障能力。
區域集合預報系統升級 新增臺風概率預報強降水時間和暴雨...
自6月7日起,中國氣象局區域集合預報系統升級為3.2版。新版增加了臺風概率預報、強降水發生時間和暴雨鄰域概率預報等產品,并將預報區域南移5度。
氣象標準化改革工作方案印發 推動構建氣象高質量發展標準...
中國氣象局近日印發《氣象標準化改革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到2025年,氣象標準化發展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多元參與、運行高效、協同推進的標準化格局基本形成,結構優化、先進適用、開放兼容的標準體系不斷完善,以標準為重要履職手段和依據的工作體系不斷健全,領導干部和業務科研骨干學標準、講標準、用標準的行業氛圍不斷強化,標準實施及監督機制全面落實,標準權威性和約束力明顯增強,對氣象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和保障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我國新一代氣候監測預測分析系統上線
6月1日,我國新一代氣候監測預測分析系統(CIPAS3.0)正式業務化運行。該系統面向地球氣候系統,集成40余種觀測數據,可滿足氣候系統多圈層監測、由氣象要素到氣候災害的預測、多維度診斷分析、國省協同預測產品制作、實時氣候預測檢驗等,有力支撐全國氣候預測業務、公眾服務和決策服務。
推進空間天氣業務能力提升 中國氣象局明確到2025年工作“...
5月27日,中國氣象局印發《空間天氣業務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2—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貫徹落實《氣象高質量發展綱要(2022—2035年)》要求,明確到2025年,以“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為標志的空間天氣業務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建成“全時空、多要素、多領域”的空間天氣業務系統,提升天地配合、全球覆蓋的空間天氣觀測能力,建設第一代“全鏈路”日地空間天氣數值預報業務系統,形成面向航天、航空領域的專業服務平臺,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中國氣象局開展短臨預報預警服務一體化平臺觀摩交流
5月20日,記者從中國氣象局獲悉,今年10月將組織開展省市縣短臨預報預警服務一體化平臺(以下簡稱“一體化平臺”)觀摩交流和“全國優秀短臨預報預警服務一體化示范平臺”的遴選,強化一體化平臺對遞進式氣象預警服務的支撐,推動預警業務布局和標準規范落地,實現基層氣象防災減災業務系統集約化應用,促進業務和服務質量提升。
中國氣象局加強氣象數據管理 促進高價值氣象數據合規高效...
5月16日,中國氣象局印發《進一步加強氣象數據管理工作計劃》(以下簡稱《工作計劃》),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等要求,提出到2024年,實現氣象數據管理制度體系基本完備,氣象數據安全防護技術體系基本建成,氣象數據出口形成集約有序、國省互補的一體化格局,數據安全審查和流通監管實現國省全覆蓋,以應用場景為導向、以用途用量為依據的高價值數據供給機制基本建立,氣象數據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充分釋放。
中國氣象局與公安部聯合優化惡劣天氣高影響路段氣象保障
中國氣象局與公安部近日聯合印發《省級惡劣天氣高影響路段優化提升氣象保障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繼2021年12月中國氣象局、公安部、交通運輸部聯合掛牌督辦惡劣天氣高影響路段優化提升工作后,為進一步推動此前試點經驗和成果在全國108條惡劣天氣高影響路段全面推廣落地,《工作方案》應時而生。
66名學員通過2022年氣象觀測質量管理體系國家級內審員專...
近日,2022年氣象觀測質量管理體系國家級內審員專項培訓班結業,來自全國氣象部門的66名學員獲得國家級內審員資格。至此,氣象部門在觀測領域擁有較高審核水平的國家級內審員達到192名,基本建立起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國家級內審員人才隊伍。
氣象服務數字化試點建設啟動
日前,中國氣象局印發通知,在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上海、浙江、安徽、福建、廣東等?。ㄖ陛犑校庀缶趾秃颖笔⌒郯残聟^氣象局啟動數字化建設試點,推動氣象服務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為數字政府、數字城市、數字鄉村、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更高質量的氣象服務。
評論
重點任務清單:劍指高質量發展難點痛點堵點問題
攻難點、通堵點、補短板、強弱項……今年以來,中國氣象局黨組著力推動“質量提升年”行動,通過各部門各單位自查自糾,努力解決一批影響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性、普遍性問題。
探索與成效
廣西:提升臺風應急響應至二級積極做好防御保障
今年3號臺風“暹芭”預計將在7月2日夜間以強熱帶風暴級進入廣西壯族自治區陸川縣至博白縣一帶。臺風“暹芭”在廣西維持時間長,風雨影響大。7月2日9時,廣西壯族自治區氣象局將重大氣象災害(臺風)三級應急響應提升至二級,密切監視臺風動態,積極做好各項防御服務保障工作。
海南:臺風預警信息全網發布 提醒公眾做好防御
7月1日22時,海南省政府發布臺風二級預警,海南省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中心全省全網發布預警啟動信息,提醒公眾和有關部門做好防臺風準備,海上船只和作業人員注意安全,及時回港避風。
廣東:省領導要求關注臺風動態做好監測預報預警
7月1日,廣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張虎連線省氣象局,聽取氣象部門關于第3號臺風“暹芭”最新預報和服務情況匯報,要求加強預報預警服務,密切關注臺風帶來的風雨情況,及時啟動應急響應或調整應急響應等級,進一步做好臺風及其次生災害防御工作,全力以赴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青海:與聯通青海分公司推進信息基礎設施合作
6月28日,青海省氣象局與中國聯通青海省分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協議明確,雙方將推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促進5G技術在氣象領域的融合應用,包括探測站點網絡覆蓋、物聯網、高清媒體直播、數據傳輸通信、智慧氣象服務、智慧防災減災等,為用戶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產品,推動氣象服務模式創新。
河北:以預警為先導 部門聯動災害應對機制見成效
6月26日至28日,河北多地先后出現強降雨天氣過程。26日,省氣象臺發布暴雨藍色預警信號,省氣象災害防御指揮部于當日14時啟動重大氣象災害(暴雨)四級應急響應,并通過傳真、氣象決策支撐APP等途徑向指揮部各成員單位和各設區市、雄安新區發布。
江西:多部門聯合會商助力早稻穩產增產
當前,江西省早稻正處于抽穗揚花和灌漿期,距大面積收獲不足一個月時間,是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6月23日,江西省農業氣象中心組織召開江西省早稻生產形勢視頻會商。省農業農村廳、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等單位的專家、相關技術人員參加會商。
浙江:出臺方案明確“1581”數字化改革體系架構
6月23日,浙江省氣象局出臺《浙江省氣象數字化改革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了浙江省氣象部門數字化改革“1581”體系架構?!笆奈濉睍r期,浙江省氣象部門將以此為路線圖,構建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監管到位、管理高效的高水平全方位數字化體系鏈,從整體上推動全省氣象業務服務和治理能力的質量變革。
甘肅:《甘肅省氣象條例》《甘肅省氣象災害防御條例》8月...
甘肅省人大常委會近日發布公告,《甘肅省氣象條例》(以下簡稱《氣象條例》)《甘肅省氣象災害防御條例》(以下簡稱《防御條例》)已由甘肅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修訂通過,并自8月1日起施行。
國家氣候中心發布首期全球氣候監測預測月報
近日,國家氣候中心制作的首期全球氣候監測預測月報(簡稱“月報”)面向公眾發布。該產品將進一步提升我國氣象部門全球氣候監測預測服務的針對性,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球化對防災減災提出的新需求。
江西:雙季水稻氣象保障技術獲認證
近日,來自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雜交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浙江大學、江西省氣象局等5家單位的專家組評審認為,由江西省氣象科學研究所主持完成的“雙季水稻氣象保障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成果,總體達國際同類研究先進水平,其中雙季稻應對氣候變化的適用技術達國際領先水平。
海南:協同推進航海氣象服務能力和水平
6月14日,海南省氣象局和交通運輸部南海航海保障中心簽署航海氣象技術合作協議。雙方將按照“相互支持、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原則,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服務海南通航水域船舶通行安全,實現航保、氣象信息共享和資源互補,提升航海氣象監測和信息服務的能力與水平。
廣西:與水利部門聯合舉行專題會商應對強降水
6月15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氣象局、自治區水利廳聯合舉行專題會商會,共同研判6月17日至21日持續性強降雨天氣過程及其發展趨勢,研究部署重點地區防范應對工作。
廣東:與應急管理廳共商山洪等地質災害防范應對
6月13日,廣東省防汛防旱防風總指揮部辦公室、廣東省應急管理廳啟動防汛四級應急響應。廣東省氣象局與省應急管理廳聯合會商,就13至16日強降水天氣過程進行線上會商研判,并就做好未來幾天廣東省持續性強降水的預報預警服務和防汛工作作出部署。
貴州:明確2022年全面深化氣象改革工作
6月1日,貴州省氣象局印發《貴州省氣象局全面深化氣象改革2022年工作要點》(以下簡稱《工作要點》),明確重點工作任務,細化責任分工,以深化業務技術體制和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為突破口,統籌做好全面深化氣象改革工作。